晓度关山

岭头丛木碍烟扉,石角枯藤挂客衣。
杜宇为谁伤远别,满山都道不如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晓度关山》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了诗人在清晨穿越关山时所见的景象及其所感所思。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汪广洋,元明间的扬州府高邮人,流寓太平。他少事儒术,后弃儒从文。诗作中流露出对故土的怀念以及旅途中的孤独与感慨。
  2. 诗歌原文:岭头丛木碍烟扉,石角枯藤挂客衣。杜宇为谁伤远别,满山都道不如归。
  3. 诗歌内容解读:首句“岭头丛木碍烟扉”描绘了早晨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次句“石角枯藤挂客衣”则通过石头和藤蔓勾画出一种荒凉而孤寂的氛围。第三句“杜宇为谁伤远别”运用了典故,以“杜宇”即杜鹃来象征诗人的离别之情。末句“满山都道不如归”表达了一种乡愁,似乎整个山峦都在劝诫人们不要离去。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4. 艺术特色和影响:《晓度关山》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意象运用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汪广洋通过对关山清晨景象的描绘,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真实又带有梦幻色彩的意境。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也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晓度关山》不仅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精致的语言赢得了读者的喜爱,更因其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而被后人传颂。这首诗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