銮舆春日幸钟山寺

道林灵刹拥祥光,法驾来临日载阳。
五色云中环雾旆,万年枝上发天香。
风传鸣鸟笙竽合,石荫垂萝紫翠凉。
拟对明时歌胜事,愧无词赋续班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銮舆春日幸钟山寺》是一首出自明代诗人汪广洋的古诗,描绘了皇帝銮舆(皇家马车)春日游览钟山寺的场景。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宗教文化的重要资料。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与作品意义
  • 作者介绍:诗的作者是明人汪广洋,其生平事迹及创作风格在文献中多有记载。据传,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尤其擅长作诗填词。
  • 作品意义:《銮舆春日幸钟山寺》不仅是汪广洋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研究明代帝王生活、宫廷文化和佛教信仰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诗句解读:诗中的“道林灵刹拥祥光,法驾来临日载阳”描绘了法驾来到钟山寺时的庄严景象。这里的“道林灵刹”指的是钟山寺内的道林殿,而“法驾”即皇帝的马车。
  • 艺术特色:汪广洋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得整个场景既有宗教的神圣性,又不失人间的热闹与繁华。通过这些生动的语言描写,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1. 历史影响与文化价值
  • 历史影响: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明代宫廷的宗教活动和文化风貌,还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对于研究明代历史、文学和宗教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文化价值:《銮舆春日幸钟山寺》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他们的审美追求。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代社会生活的一扇窗口。

《銮舆春日幸钟山寺》不仅是汪广洋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明代文化和宗教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不仅能领略明代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情和文化传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