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喜得家书

稽首开书札,倾心想面颜。
一官居岭徼,万里别乡关。
最喜慈亲健,都忘两鬓斑。
尤闻小儿女,日日望回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岭南喜得家书》是明代诗人汪广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以其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关爱,同时也反映出元代社会的某些特点,包括流寓他乡的文人对于故土和文化传统的眷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汪广洋(1314年-1375年),字朝宗,元明间的高邮人,流寓于太平。他少年时期曾事余阙,通经学,善篆隶,尤工诗歌。元末举进士,朱元璋召为元帅府令史,历任江南行省都事、江西行省参政,入为中书参政。洪武四年,任右丞相。为人宽和自守,深得当时皇帝信任。他的诗歌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岭南喜得家书》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1. 诗歌原文
    稽首开书札,倾心想面颜。
    一官居岭徼,万里别乡关。
    最喜慈亲健,都忘两鬓斑。
    尤闻小儿女,日日望回还。

  2. 诗歌赏析

  • 情感真挚:汪广洋通过对书信内容的描写,表达了对远在他乡家人的深深思念。特别是“最喜慈亲健,都忘两鬓斑”一句,反映了他对家人健康和长寿的祝愿,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远离故土的愧疚和无奈。
  • 语言优美:汪广洋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如“稽首开书札”中的“稽首”,意为敬礼,表示对信使的尊重。“倾心想面颜”中的“倾心”,则表现出作者对家人的深情厚意。这些词汇的选择不仅体现了作者的高超文学修养,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
  • 思想内涵丰富: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对家人的思念,还隐含着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通过“最喜慈亲健,都忘两鬓斑”这样的句子,可以看出诗人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家乡亲人的关心。同时,这也反映了元末时期文人对故乡文化传承的重视。

《岭南喜得家书》不仅是汪广洋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元末社会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具体体现。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