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命荣何极,来旬事绝难。
中天移列宿,西郡得能官。
露重兰蕤碧,风高柏子寒。
思君旧游地,谁与更盘桓。
喜友得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喜友得除》为唐代诗人汪广洋的一首诗。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深意的形式,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复杂情感和对故土旧游地的深切怀念。
汪广洋是唐代的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喜友得除》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汪广洋在诗坛的地位,也体现了其个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期盼之情。首联“拜命荣何极,来旬事绝难”揭示了官场生涯的不易,暗示了作者在仕途上的艰辛和挫折感。颔联“中天移列宿,西郡得能官”则通过天文变化比喻人生的起伏无常,同时反映了作者在西郡获得官职后的欣慰和自豪。颈联“露重兰蕤碧,风高柏子寒”,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通过露水重、兰花茂盛、柏树寒等意象,传达了一种孤高和清冷之感,可能暗指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不被理解。尾联“思君旧游地,谁与更盘桓”,则直接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情感真挚深刻,展现了汪广洋作为文人的敏感与多情。
汪广洋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诗歌鼎盛的时代。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文人的生活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的熏陶和社会的影响。汪广洋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通过对《喜友得除》的分析,可以发现唐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感慨都深深植根于他们的文学创作之中。这种文化背景对汪广洋的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喜友得除》不仅是汪广洋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唐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当时文人对自然美、友情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