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花 其一

名花逾岭至,婀娜自成阴。
不分芳春色,犹馀晚岁心。
绛分疏翠小,青入嫩红深。
本识仙源种,无妨共入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夹竹桃花·其一》是明朝王世懋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世懋:明代著名文学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其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与文人之思。王世懋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 诗歌背景:《夹竹桃花·其一》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状态。王世懋可能因游览夹竹桃而触发灵感,写下了这首描写夹竹桃花之美的诗句。
  1. 诗歌原文
  • 名花踰岭至,婀娜自成阴。不分芳春色,犹馀晚岁心。绛分疏翠小,青入嫩红深。本识仙源种,无妨共入林。
  1. 诗歌赏析
  • 意境美:王世懋运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夹竹桃花盛开的生动景象,既有“名花踰岭至”的壮丽,又有“婀娜自成阴”的柔美。整首诗洋溢着春天的氛围和生命力,展现了夹竹桃的独特韵味。
  • 情感表达:诗歌中流露出王世懋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通过对春天和晚秋景色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循环和季节变换的感悟。
  • 艺术手法:王世懋善于运用比喻,如“绛分疏翠小,青入嫩红深”,将色彩与植物特征巧妙结合在一起,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此外,全诗结构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
  1. 创作背景
  • 明初时期,文人墨客们热衷于游历名山大川,以诗文记录所见所感。王世懋也不例外,他在游览夹竹桃时产生了创作的念头,于是写下了这首《夹竹桃花·其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自然和谐、返璞归真的审美趣味。
  1. 文化价值
  • 生态意识:王世懋的《夹竹桃花·其一》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生态保护的关注。在这首诗中,王世懋赞美了夹竹桃花的美丽,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度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 艺术鉴赏:作为文学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它不仅是王世懋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品读这首诗,读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

王世懋的《夹竹桃花·其一》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