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明昌寺

化国景舒长,明昌移佛日。
川拥恒河沙,殿耀金天质。
忍草布祇林,昙花函贝帙。
应钵石龙吟,焚身香象轶。
经过初地变,徙倚上方密。
传经侍海童,听法环鲛室。
仙路十洲通,人寰三岛谧。
居上谁开山,太守毗耶匹。
万口协讴歌,四郊戴宁一。
指麾若响应,劝募争输率。
经营欢子来,变化潜神肸。
云岩映绮栊,鳌岫攒幽洁。
遂令宝岭隈,倏尔珠宫别。
罗江当水门,形胜增巀嵲。
功参造化权,扶舆产英杰。
作者去思存,崇报永无辍。
仆本江海人,红尘厌纷涅。
堂希绿野闲,恩许鉴湖佚。
平生好游玩,到处耽禅悦。
山水发清机,风泉畅澄澈。
遐览意何雄,冥搜念已折。
空门如可逃,即此回前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明昌寺》是明代诗人王弘诲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游明昌寺》的作者是王弘诲,字少传,号忠铭。他生于明代广东琼州定安,是一位进士出身的诗人。
  •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环境对理解诗歌的内容至关重要。王弘诲在官场中的经历以及他对佛教文化的喜好,可能使他在有闲时游览寺庙,并在游览的过程中产生了深刻的感悟,从而写下了这首表达他对佛教寺庙美景和文化氛围的赞美之情的佳作。
  1. 诗歌原文及赏析
  • 原文节选:化国景舒长,明昌移佛日。川拥恒河沙,殿耀金天质。忍草布祇林,昙花函贝帙。应钵石龙吟,焚身香象轶。
  • 赏析与解读:《游明昌寺》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观描绘和佛教文化元素的引用,展现了王弘诲对自然之美和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赞赏。诗句不仅表达了对寺庙建筑美学的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敬仰之情。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王弘诲笔下的明昌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哲思的文化空间。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历史影响:《游明昌寺》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其历史价值在于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文学和佛教文化的重要资料。同时,这首诗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欣赏和研究古代诗歌的良好范例。
  • 现代传承: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王弘诲的《游明昌寺》仍然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促进人们对于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思考与探索。

王弘诲的《游明昌寺》是一首融合了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元素的优秀诗歌,它不仅展示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游明昌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