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 咏兰花(壬午)

已傍空山懒着花。
香气涌纤芽。
背人微笑,临风无语,不上蜂衙。
闲看云物原牵惹,春尽更谁家。
幽情却似,舟横秋水,雁点平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眼儿媚 咏兰花(壬午)”是一首描写兰花的古典诗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李蒸,是明朝末年的词人,而纳兰性德则是清朝初年的一位著名词人。两人都以咏物词著称,其中李蒸的作品《眼儿媚 咏兰花》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纳兰性德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闻名,其作品《重见星娥碧海槎》更是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和深沉情感。这些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都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 诗词原文
    已傍空山懒著花。香气涌纤芽。
    背人微笑,临风无语,不上蜂衙。
    闲看云物原牵惹,春尽更谁家。
    幽情却似,舟横秋水,雁点平沙。
  3. 诗词赏析:这首词描绘了兰花在寂静的山水间独自绽放的景象,体现了作者对这种美丽植物的独特情感和深刻理解。”已傍空山懒著花”意味着兰花选择了远离尘世的喧嚣,独自在空寂的山中生长。”香气涌纤芽”则生动地描绘出兰花散发出迷人的香气,以及它纤细的叶子上的露珠。”背人微笑,临风不语,不上蜂衙”则形容了兰花静静地开放,仿佛在默默欣赏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不招引蜜蜂前来采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兰花独特的气质和生命力。
  4. 艺术特色:从艺术形式来看,“眼儿媚”是词牌名的一种,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词牌名的选择不仅体现了词人的文学素养,还反映了他们的审美追求。这首《咏兰花》运用了传统的五言或七言的格式,遵循了这一词牌的特点。同时,全词采用了双调四十八字的形式,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这种严谨的结构安排使得整个作品既符合古代诗歌的格律要求,又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5. 文化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兰花一直被视为高洁、优雅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其赞不绝口,将其作为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象征。这首词通过对兰花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繁忙和压力之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保持一种高雅、独立的人格魅力。此外,这首词也反映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成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绘,传达出深刻的哲理和美学价值,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这首“眼儿媚 咏兰花(壬午)”不仅是一首描写兰花的古典诗词,更是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艺术画卷。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表达,而且传递了中华文化中关于品质与精神追求的重要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