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蒸
浣溪沙 咏芦花(壬午) 水涨平桥弄晚晴。 渔舟斜系锦江城。 好装飞絮傍寒轻。 摇尽征鸿无气力,眠残落月没心情。 又听长笛数归程。 注释: - 浣溪沙:词牌名,是唐教坊曲,属“中吕宫”,有单调、双调两体,前后段各四句,共八句。 - 壬午:宋徽宗政和年间的干支纪年,这里指代一个特定的时间或年份。 - 水涨平桥弄晚晴:水面上涨,桥上人潮汹涌,傍晚时分天气晴朗。 - 渔舟斜系锦江城
注释: 蛩吟(qúng yín)处,蟋蟀鸣叫的地方。秋浸一池红雨,秋天的雨水洒在池塘里如同红色的雨。 昨夜阑干扶得住,昨晚我扶着栏杆,支撑着身体。断肠人欲去,形容伤悲至极,仿佛要断肠的人。 只把芳心自吐,只是把自己的芳心吐出。不管清寒担误,不顾寒冷耽误。 闲倚南楼催薄暮,闲适地靠在南面的楼房上催促黄昏的到来。倩谁支玉露,请谁能支持这晶莹的露水? 赏析: 这首词是咏物词
【解析】 本词写江边渔火与明月相伴,作者乘船远行。“渡江”是题眼,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以“江”“月”“舟”、“人”为中心意象。上片写景,“减字木兰花”起笔点题,“江涛如许”,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水势浩大的画面;“试问长空无一语”,表达了作者面对江涛的壮阔景色,却觉得无语可说,只能仰天长叹的复杂心情;“明月晴沙”,描绘了一幅江面上月光明亮、晴沙映照的图画;“两两渔灯照客槎”
【注释】: 戍楼急鼓少人行。 —— 在边疆的城楼上急促地擂响战鼓,很少看见行人。 高树挂残星。 —— 高高的树上挂着残星。 夏鸟初啼,竹灯深处,寒杵两三声。 —— 夏天的鸟儿刚刚啼叫着,深竹里的灯火隐约可见,只有一两只捣衣石的声音传来,声音很微弱。 征衣频记霜华冷。 —— 征衣上频频地记得被霜打过而变得寒冷。 心急剪刀轻。 —— 心情焦急时,手中的剪刀也变得轻飘飘的。 万里黄河,一行银雁
【注释】: 1. 别恨(壬午):指作者在壬午年的离别之恨。 2. 孤灯未了,煮帘初下:意思是说,当夜幕降临,孤灯尚未熄灭,而窗外的帘子刚刚被揭开。这里用“孤灯”与“窗”来形成对比,表达了离别之情。 3. 恼煞舟人催破:意思是说,舟人的催促声让作者感到非常烦躁。这里的“舟人”指的是船夫或船员,他们通常会在夜晚催促乘客休息,以便第二天继续航行。作者在这里用“催破”来形容舟人的催促声
【注释】 壬午: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陆游时年六十六岁,因受排挤被免官闲居。 垂杨:指杨柳。 几上歌楼还下:指在几案上唱歌,然后下楼。 檀板:即琵琶。 【赏析】 《雨中花·旅望》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写春日郊游所见景色和心情,下阕抒写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全词语言朴实,意境开阔,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性。 “挽住垂杨系马”一句为全篇之眼,用“系马”一词
【注释】 壬午:宋宁宗年号。 已傍:已经靠近。 纤芽:嫩芽。 背人微笑:形容兰花香气袭人,却不张扬。 蜂衙:蜜蜂的窝,比喻花蕊。 闲看云物原牵惹,春尽更谁家:我悠闲地观察着万物,春天过去,又是哪个家的? 幽情却似,舟横秋水,雁点平沙:我的幽情就像秋天的水一样平静,像冬天的雪一样洁白。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兰花抒发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宁静。
南歌子·重阳(壬午)野稻连霜白,荒城过岭斜。 相怜此日卷窗纱。 惯是病余人起见黄花。 峰点苍茫后,烟晴趁晚鸦。 低低弹出旧琵琶。 昨岁重阳听雨那人家。 注释: - 野稻连霜白,荒城过岭斜:描绘了重阳节时,田野上的野稻已经覆盖了一层白色的霜花,而荒芜的城池穿过山岭。 - 相怜此日卷窗纱:作者在这一天,看着这凄凉的景象,感到内心的同情和怜悯。 - 惯是病余人起见黄花:作者因为身体虚弱
【解析】 本篇词的上阕写赏月之景,下阕写赏月之情。“谁认唤起,一声多少怜惜”,是作者借月亮感叹人生无常,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试问明月公私,茅檐依旧,况汉宫金碧。”这是作者借月亮抒发自己希望朝廷明君出现、国家重兴的愿望。 【赏析】 《念奴娇·中秋月(壬午)》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时为八月十五日。此词上阕写中秋之夜的清雅宁静
【注释】壬午:即南宋理宗淳祐十一年(1252)。 瘦尽蛮腰,更怨却谁辜负。 就春光、如何消受。 强支罗帐,待醒来仍又。 倩东君(春风)问郎知否。 堪怪呢喃,偏向离人穿墉。 小风情、依然厮守。 无端长叹,是处烦乌臼要摇动、天涯杨柳。 注释:柳叶已经变得纤细柔弱,更怨恼的是谁辜负了我? 只有春光能消除我的愁绪。 勉强支撑着罗帐,等从梦中醒来时,仍然如此。 请春风来告诉我,你是否知道我心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