蛩吟处。秋浸一池红雨。
昨夜阑干扶得住。断肠人欲去。
只把芳心自吐。不管清寒担误。
闲倚南楼催薄暮。倩谁支玉露。
注释:
蛩吟(qúng yín)处,蟋蟀鸣叫的地方。秋浸一池红雨,秋天的雨水洒在池塘里如同红色的雨。
昨夜阑干扶得住,昨晚我扶着栏杆,支撑着身体。断肠人欲去,形容伤悲至极,仿佛要断肠的人。
只把芳心自吐,只是把自己的芳心吐出。不管清寒担误,不顾寒冷耽误。
闲倚南楼催薄暮,闲适地靠在南面的楼房上催促黄昏的到来。倩谁支玉露,请谁能支持这晶莹的露水?
赏析:
这首词是咏物词,借咏秋海棠抒发作者自己的感情。词的上片写海棠的娇艳美丽;下片写海棠的孤芳自赏、自甘寂寞,并由此生发感慨。全词通过咏物抒情,托物言志,表现了作者高洁孤傲、不慕荣华的品质。
词的开头“蛩吟处”三句,描绘出一片萧瑟的秋景。“蛩吟”是蟋蟀在秋风中哀吟。“秋浸一池红雨”,以拟人的手法写红雨洒满池中,使整个池塘都染上了红色。一个“浸”字写出了雨水之浓,红得深重;一个“漫”字写出了雨水之多,红得无边无际。这两句既写了秋雨,又点出了季节。接着用“昨夜阑干扶得住”一句,将主人公由外转内,由实到虚。“阑干”,即栏杆,这里指代主人公自己。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昨晚我扶着栏杆,支撑着自己,想要度过这个难关。这句是第一层,从“昨夜阑干扶得住”开始,引出下面的“断肠人欲去”。“断肠人”是作者的自我形象,意思是说自己因悲伤过度而肝肠寸断。这两句写自己的处境,也暗含着对国事的忧虑和叹惜,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心情。
过片“只把芳心自吐”三句,写海棠的自傲与自赏。“只把”二字表明海棠并不羡慕别人,它只把自己的芳心吐露出来。“芳心”即美好的心灵,这里指花的芬芳艳丽;“自吐”指自我表达,自我开放。这三句诗化地写出了秋海棠不畏严寒、自我开放的品格,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高洁品质和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最后两句写海棠的孤独。“倩谁支玉露”,玉露本是晶莹剔透之物,但海棠却无人欣赏,没有人能够理解它的心情。“支”字在这里有支撑的意思。“倩谁支玉露”是说没有人来欣赏、理解它的心情。这两句是第二层,从“只把芳心自吐”开始,引出后面的“闲倚南楼催薄暮”。
结句“倩谁支玉露”是全词的主旨所在。“倩谁支玉露”中的“倩”字是请求的意思,“支”字在这里作动词用,表示支撑。“玉露”是指晶莹的露珠,这里指代秋天的露水。“倩谁支玉露”意思是说:没有人愿意来支撑那晶莹的露珠。这里的“倩谁”是反诘语气,问谁愿来支撑那宝贵的露珠呢?“谁支”就是谁支撑,“玉露”是露水的别称,这里指露水。这两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也是词人对人生的一种感叹和领悟:没有人来欣赏、理解他,就像这没有人来支撑露水一样。这两句是全词的结尾,同时也是词人情感的升华和凝聚。
整首词以海棠自喻,以花喻人,表达了词人对国事的担忧和对人生的感悟。全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