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题友人扇头

景入新秋炳欲晓,远堤疑是平林。
梧风初起散轻阴。
板桥人迹少,流水洞门深。
偏是空山人不到,柴扉何路相寻。
闲云出没总无心。
幽栖谁与伴,扶杖独登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天植的《临江仙 题友人扇头》解读

李天植的《临江仙·题友人扇头》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交织的作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这首词中,李天植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他以“景入新秋炳欲晓”开篇,描绘了秋天清晨的美丽景色。接着,“远堤疑是平林”,诗人用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的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静谧与和谐。

接下来的词句中,“梧风初起散轻阴”则表现了秋风拂过梧桐树时带来的清凉感。而“板桥人迹少,流水洞门深”,则进一步衬托出一种幽静、清冷的氛围,使人不禁想起古人对于山水的向往之情。

词中并非只有对美景的赞美。“偏是空山人不到”,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繁华的厌倦,以及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柴扉何路相寻”,则透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无奈与疏离。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让人不禁深思。

“闲云出没总无心。幽栖谁为伴”两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似乎在寻找一处无人打扰的地方,独自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这种境界,令人深感共鸣。

李天植的《临江仙·题友人扇头》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交织的作品,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生感悟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赞誉和推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