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端午

思悠悠。
王孙不见水空流。
水空流。
潇湘烟雨,寂寞兰舟。
而今身世两难投。
但把清尊断送愁。
断送愁。
朝歌燕市,暮宿秦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秦娥·端午》是明末清初李天植的作品,一首词作。该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李天植,字因仲,号蜃园居士,浙江海盐人。生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卒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词人,其词作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他的生平经历了明朝的衰亡和清朝的建立,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也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色彩。

  2. 内容概述:《忆秦娥·端午》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和情感。词中既有对屈原的追悼,也有对身世两难的感慨。通过对水的描述,词人表达了对王孙不见的遗憾和对水空流的哀愁。同时,词人还表达了自己把清尊断送愁的无奈,以及对朝歌燕市、暮宿秦楼的感慨。

  3. 艺术特色:李天植在《忆秦娥·端午》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笔触。词中的“潇湘烟雨,寂寞兰舟”和“而今身世两难投”等句子,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色,也表达了词人的心境。此外,词人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

  4. 文化价值:《忆秦娥·端午》不仅是一首词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中国古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理解和感悟。通过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描写,词人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5. 启示意义:李天植在《忆秦娥·端午》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考,对于今天的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是对历史的记忆还是对现实的反思,都需要我们有一颗敏感而坚韧的心。同时,面对人生的挑战和困境,我们也应该像词人一样,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用智慧去寻找生活的出口。

《忆秦娥·端午》作为李天植的一部代表作,不仅展现了作者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它不仅是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窗口。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部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它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