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光亭子日斓斑,欲寄音书好是难。
一夜柳花吹不到,大长干隔小长干。
白门杨柳枝词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门杨柳枝词·其二》是明代诗人王衡的诗作,描绘了春日里苏州城的柳树美景及其对人们情感的影响。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具体介绍:
作者简介:王衡(1562—1609),字辰玉,号缑山,苏州府太仓州(今江苏太仓)人。他自幼才华横溢,读书五行俱下,万历十六年举顺天乡试第一,万历二十九年会试成进士,廷试第二,后因请终养归。他的诗文都堪称名家,有《缑山集》及杂剧《郁轮袍》传世。
诗作内容:《白门杨柳枝词·其二》描绘的是春日里苏州城的景象,其中充满了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情感的流露。诗中表达了对苏州柳树的赞美之情。“粉光亭子日斓斑,欲寄音书好是难。一夜柳花吹不到,大长干隔小长干。”这句诗通过色彩斑斓的亭子、无法传递的柳花以及长与短之间的距离来表现春天的美景以及诗人的情感纠葛。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苏州柳树的喜爱。诗中不仅描述了柳树的美丽,更通过“欲寄音书好是难”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书信往来的无奈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期盼,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艺术特色:王衡的《白门杨柳枝词·其二》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其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给人以美的享受。其次,其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作者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悟。最后,其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使得整首诗既生动又富有哲理。
王衡的《白门杨柳枝词·其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明代苏州的自然景色,还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