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穆溪春涨

细雨一江横。
两岸啼莺。
桥头夜听泊船声。
客去题残秋后句,倏忽春成。
蚕长麦云平。
雨止初晴。
野花无王一时生。
独上江亭追往事,坐数残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探索李冕《浪淘沙·穆溪春涨》:春日的细雨与自然之和谐

在阅读了明朝诗人李冕创作的《浪淘沙·穆溪春涨》后,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宁静与对大自然的敬畏。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景象的描写,更是对生命循环与季节转换的颂扬。

诗中的“细雨一江横”描绘了一幅春雨连绵的画面,仿佛雨水像一条河流般横贯两岸,为大地披上了一层柔和的绿衣。这种细腻的笔触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盎然。而“两岸啼莺”,则通过声音的描写,让读者仿佛听到了鸟儿欢快的鸣叫声,增添了一份生动和生气。

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两句“客去题残秋后句,倏忽春成。蚕长麦云平。雨止初晴。”这几句不仅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更迭,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联系。从秋天的萧瑟到春天的复苏,自然界的变化如此迅速,却又那么自然而然。

通过对《浪淘沙·穆溪春涨》的赏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诗歌不仅是文字的艺术,它还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哲理,是观察世界、感悟生活的重要工具。李冕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醒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不忘停下脚步,感受并尊重自然的美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