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别情(壬午)

疏林残日落,应悲此际,别情尤苦。
崇酒于觞,洒泪又还呼汝。
枫叶碎江飞下,争聚得、乱愁几许。
君且住。
君须记往,临岐言语。
西风飒飒吹人,怅离魂暗去。
先君前路。
一阕关山,初月正高南浦。
他日相思天末,庶经心、梦来知处。
方棹举。
烟波顿成间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玉漏迟·别情》是明代诗人王翃所作。这首词以“疏林残日落”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悲怆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诗词原文
    疏林残日落,应悲此际,别情尤苦。
    崇酒于觞,洒泪又还呼汝。
    枫叶碎江飞下,争聚得、乱愁几许。
    君且住,君须记往,临岐言语。
    西风飒飒吹人,怅离魂暗去。
    先君前路。一阕关山,初月正高南浦。
    他日相思天末,庶经心、梦来知处。
    方棹举,烟波顿成间阻。

  2. 诗词赏析

  •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了一幅离别的场景。作者通过“疏林残日落”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色,同时用“应悲此际,别情尤苦”表达了内心的哀伤与不舍。这种景象和情感的组合,使得读者能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别离之苦。
  • 下片中,“崇酒于觞,洒泪又还呼汝”展现了作者面对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一方面,他尝试以饮酒和流泪来缓解悲伤;另一方面,他又在不断地呼唤对方,希望对方能够记住他们之间的约定和话语。这种情感的矛盾和挣扎,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 “枫叶碎江飞下,争聚得、乱愁几许”则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因离别而产生的纷乱情绪。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词的意境之美,也加深了读者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 结尾部分,“先君前路。一阕关山,初月正高南浦”则带有一种对未来的期盼和祝福。尽管目前面临着离别的痛苦,但作者仍然希望能够在将来有机会重逢,共度美好时光。这既体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也增加了词的情感深度。
  1. 创作背景
  • 《玉漏迟·别情》是王翃在明末清初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王翃作为一位有志之士,目睹了这一切。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悲愤忧抑之情,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也与王翃的个人经历有关。他在少年时曾读《琵琶记》,深受启发,开始学习写词。后来,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中,王翃身遭世变之乱,心怀亡国之痛。这些经历使得他在创作过程中更多地表现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1. 名家点评
  • 《玉漏迟·别情》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词作,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因此,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本反映历史和社会变迁的重要文献。
  • 此外,《玉漏迟·别情》的文学价值还体现在其艺术风格和技巧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借景抒情等手法,使得整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内涵又有优美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风格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和启示。

《玉漏迟·别情》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词作,更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