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薄沙交橹,篷疏月映窗。
孤鸿闲甚夜呼霜。
惊起旧来清梦,落寒江。
南歌子 夜泊皂江(壬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歌子 夜泊皂江(壬午)》:苏轼词中的羁旅之思
苏轼,这位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以他的才情横溢和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词作,尤其是早期的《南歌子·夜泊皂江(壬午)》,展现了与婉约派风格不同的清奇与流动美感。
在这首词中,苏轼描绘的是游历途中晴雨交加的景象,以及骑马赶路时所感受到的轻快心情。起笔便是一个对偶句,将看似不搭界的天气变化巧妙融合:“雨暗初看如玉雪,风回便觉似琼瑶。”这样的开头既新颖又充满想象力,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继续阅读下去,去探索作者心中那变幻莫测的世界。
接下来的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苏轼表达了他对旅途的无奈和对归乡之念的渴望。他在行文中透露出欲擒故纵的策略,表面上不动声色,实则内心波涛汹涌。在凄美的氛围中,他的感情终于喷薄而出,实现了情感的升华。这种深藏不露的情感张力,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体会到那种既向往自由又不屈于命运的挣扎。
《南歌子·夜泊皂江(壬午)》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精神的寄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刻画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苏轼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诗人眼中的世界,一个即使在风雨飘摇中也能坚持自我、追求自由的心灵世界。
苏轼的这种表达方式和思想深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读古代文人心灵的方式。他的词作不仅是艺术上的瑰宝,更是文化上的重要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并传承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