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送徐令公携家白下

南州喜见后人贤,文彩风流信有传。
相送阊门斜日里,携家淮水乱云边。
推篷梅雨新晴候,挂席江风欲曙天。
若到清凉台下寺,老僧应解说当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门送徐令公携家白下》是明代李流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在吴门送别徐令公及其家人的情景,展现了李流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著名文学家、画家。字长蘅,号泡庵、慎娱居士,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他是“嘉定四先生”之一,与程嘉燧、唐时升、娄坚并称。李流芳的诗作多以写景酬赠为主,语言清新自然,深受后世推崇。
  1. 诗歌内容
  • 首联:“南州喜见后人贤,文彩风流信有传。”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后辈文人才华的赞美,同时暗示了其作品的文彩风流值得传承。
  • 颔联:“相送阊门斜日里,携家淮水乱云边。” 描述了诗人在阊门送别徐令公及其家人的场景,以及他们携带行李渡过淮水的背景。
  • 颈联:“推篷梅雨新晴候,挂席江风欲曙天。” 这两句通过描绘天气变化,进一步渲染了送别时的凄凉和不舍之情。
  1. 文学价值
  • 艺术特色:李流芳的诗歌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他的诗歌常常能够通过寥寥数语,展现出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如《吴门送徐令公携家白下》中的“推篷梅雨新晴候”,不仅描绘了天气的变化,更通过对这种变化的描绘,传达了一种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 主题深度:李流芳的诗歌主题往往涉及人生的无常、友情的珍贵以及自然的美景等多个方面,这些都反映了他对生活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和感悟。

李流芳的《吴门送徐令公携家白下》不仅是一首描写送别场景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李流芳的艺术成就和时代背景,同时也能体会到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