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寄怀闲孟子薪

乡书一把一欷歔,见说秋风病未除。
酒盏可仍随伴去,花畦能复课人锄。
贫年生事知何在,老境交情忍向疏。
不肯离家来作客,少愁少病得如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湖寄怀闲孟子薪》是明朝诗人李流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李流芳(1575-1629)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字长蘅,号泡庵、慎娱居士等,出生于徽州歙县,后移居嘉定(今属上海市)。李流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工书法绘画。他的诗歌多写景酬赠之作,以清新自然见长,与同代的程嘉燧、唐时升、娄坚并称为“嘉定四先生”。

  2. 诗作原文及赏析:李流芳在《西湖寄怀闲孟子薪》中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如下:
    乡书一把一欷歔,
    见说秋风病未除。
    酒盏可仍随伴去,
    花畦能复课人锄。
    贫年生事知何在,
    老境交情忍向疏。

从诗中不难看出,李流芳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深厚的怀念之情。首句“乡书一把一欷歔”,描绘出作者收到家书时的心情波动,既有欣喜也有忧愁,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第二句“见说秋风病未除”,则透露出朋友因为季节变化而身体不适的消息;第三句“酒盏可仍随伴去”,表达了即使身处异地,也能与友人共享生活点滴的快乐。第四句“花畦能复课人锄”,反映了友人在园艺上的造诣,同时也暗示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基础;第五句“贫年生事知何在”,表达了一种无奈和迷茫,反映出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最后一句“老境交情忍向疏”,则揭示了随着岁月流逝,友情可能变得淡薄的现实。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流芳对友人深厚的情感,还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生活的感慨。

《西湖寄怀闲孟子薪》作为李流芳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精湛的文学才华,也深刻体现了他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对其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