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己就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

无字之碑谁帝虎,无弦之琴谁宫羽。
角尖不挂羚羊痕,随意天花散春雨。
我公昔浮玉沙湖,湖上突出孤山孤。
补山未了公南返,螺髻修眉半有无。
下士之见不越咫,谓公勤勤补山耳。
支祈平吞江南之云江北梦,息壤欲堙何处起。
公笑卷山山为藏,青苍缩入柳杯里。
折脚铛中冰不腐,煮烂须弥将芥补。
湖南空有青莲七十二万茎,总不入公补处数。
无土不现补山堂,峥嵘日月开幽荒。
飞来之峰弹指已过洞庭水,北山愚公嗟徬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已就,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是清代诗人黄遵宪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寄”字为线索,写作者在收到友人寄来的诗歌后所作的回赠之作。

全诗共四句,每句八个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寄和些翁补山堂诗已就”,开篇点题,“闻翁返石门复次元韵寄意”是作者在收到友人寄来的诗歌后所作的回赠之作。全诗以“寄”字为线索,写作者在收到友人寄来的诗歌后所作的回赠之作。

首句开门见山地提出题目,“补山堂”,指清初著名诗人和些翁(1645-1709)居住于杭州西湖之滨的山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