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道中见梅感赋 其一

春回忽忽到新年,江北梅花也烂然。
野店一枝看欲绝,家山千树见何缘。
窥窗曾与人留别,照水还将雪斗妍。
抛却风流逐尘去,空教心折马蹄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滁州道中见梅感赋 其一》是明代诗人李流芳的作品。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简介:《滁州道中见梅感赋 其一》的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个画家和诗人。他生活在明朝,他的诗书画作品都颇具影响力,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 诗词原文
    辜负看花又一春,百年彊半几年身。
    未能徇性难违性,且复随人苦畏人。

  3. 诗词注释

  • “辜负看花又一春”:形容自己错过了欣赏春天花朵的机会,因为已经度过了许多年。
  • “百年彊半几年身”:意味着自己已经过了大半辈子的时间,但仍未能找到自己的归宿或目标。
  • “未能徇性难违性”:指的是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但又难以违背本性。
  • “且复随人苦畏人”:表示虽然跟随他人却感到痛苦和畏惧。
  1. 作品赏析
  • 李流芳的这首《滁州道中见梅感赋·其一》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世界。他一方面感慨时间流逝、生命短暂,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自由追求的渴望与挣扎。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 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李流芳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状态的追求。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 写作背景:关于《滁州道中见梅感赋·其一》的创作背景,目前没有确切的资料可供参考。不过,从诗歌内容和情感表达来看,它很可能是李流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惑时创作的。这一时期可能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使他开始反思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活目标。

《滁州道中见梅感赋 其一》不仅展现了李流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明代文人面对社会现实的复杂心态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