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忽忽到新年,江北梅花也烂然。
野店一枝看欲绝,家山千树见何缘。
窥窗曾与人留别,照水还将雪斗妍。
抛却风流逐尘去,空教心折马蹄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把握诗中重要意象,理解诗中所写之景与所抒之情,然后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结合注释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第一句“春回忽忽到新年”,是说春天回来了;“江北梅也烂然”是说在江北的梅花也开得烂漫。这两句写出了江南、江北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春回忽忽到新年”,写出了时间流逝之快,“江北梅花也烂然”,写出了江南的景色之美,突出了作者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第二句“野店一枝看欲绝”,“野店”即路边小店,是作者经过时停留的地方。“一枝”是说看到路边小店中的一枝梅花,“看欲绝”是说看到路边小店中的一枝梅花,就不禁为之流涕,好像要断绝了似的。此句描写了路边小店中梅花的景象,突出了作者对路边小店中梅花的喜爱之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第三句“家山千树见何缘”,“家山”指的是作者的家乡,“千树”指的是家中种有很多梅树,“见何缘”是说见到这么多的梅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此句通过对比,写出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第四句“窥窗曾与人留别”,“窥窗”是说看到窗外有人,“留别”是说有人在这里留下了离别之意。“窥窗曾与人留别”写出了作者看到窗外有人留下了离别之意的情景,突出了作者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第五句“照水还将雪斗妍”,意思是说梅花照水的花瓣就像白雪一样美丽。这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梅花与雪相比,突出了梅花的美丽之态。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第六句“抛却风流逐尘去”,意思是说抛弃了那些追名逐利的人。“风流”指追求名利的人,“逐尘去”意为追逐名利而远离尘世。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于追名逐利之人的讽刺和谴责,表现了作者的清高品格。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最后一句“空教心折马蹄前”,意思是说空自让我的心在马前磕头,表示自己虽然被贬为滁州刺史,但决不改变自己的操守,表现出自己的高洁品质。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1)译文:春天来临,我忽然来到滁州,到了这里才知已是新年伊始。在江北的梅花已经烂漫开放。在路边小店中看到一株梅花,不禁为之泪落如雨,好像要将这生命之花斩断了一般。我看着家中的万株梅树,又不知为何?我站在窗口,曾经有人在此留下离别之意。那梅花在水面上照影,犹如白雪一般。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已经被我抛弃,但我决不放弃自己的操守。即使被贬为滁州的刺史,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仍然会像以前那样坚守自己的信仰。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被贬滁州时期,当时他看到路边小店中的梅花,不禁为之泪落如雨,好像将要将这生命之花斩断了一般。作者看到家中万株梅树,又不知为什么?站在窗下,曾经有人在此留下离别之意。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已经被作者抛弃,但他决不放弃自己的操守。即使被贬为滁州的刺史,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操守,仍然会像以前那样坚守自己的信仰。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六句,每句七个字。首句以一“忽”字领起全篇,写出了春天来临的迅速;二句以“江北梅花也烂然”领起后四句,写路边小店中的梅花;三、四两句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作者对身边事物的喜爱,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五、六两句以“窥窗”“照水”领起后三句,描绘了作者看到路边小店中的梅花时的心境;七、八两句用“抛却风流逐尘去”领起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之人的讽刺和谴责之情;末两句“空教心折马蹄前”,抒发了作者坚守自己信念的决心。

这首诗采用了比兴手法,首句以“春回”领起后四句,写路边小店中的梅花;三、四两句以对比的方式突出了作者对周围事物的喜爱,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五、六两句以“窥窗”“照水”领起后三句,描绘了作者看到路边小店中的梅花时的心境;七、八两句用“抛却风流逐尘去”领起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追名逐利之人的讽刺和谴责之情;末两句“空教心折马蹄前”,抒发了作者坚守自己信念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