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伯氏周臣过织帘先生故居同顾伊人访陈确庵夜宿

草堂人去薜萝存,洒泪空招未返魂。
犹见康成遗故籍,忽思元亮老孤村。
青浮稻色秋间路,白照芦花月里门。
感旧愈难今夜别,追维生死对黄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偕伯氏周臣过织帘先生故居同顾伊人访陈确庵夜宿》——明末清初王揆的诗歌

在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中,明末清初诗人王揆所创作的《偕伯氏周臣过织帘先生故居同顾伊人访陈确庵夜宿》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邃的艺术造诣,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情感和文化内涵。

诗中的“草堂人去薜萝存”,描绘了一幅古旧书院的景象,草堂虽已无人,但薜萝依然繁茂。这既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与哀愁。接着,“洒泪空招未返魂”一句,则深刻地揭示了诗人面对过去时的无力感和遗憾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之美。

“犹见康成遗故籍,忽思元亮老孤村”两句,通过对康成和元亮的提及,进一步衬托出一种孤独和失落的情绪。这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而“青浮稻色秋间路”,则用自然景物的变化,隐喻了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感受。

“同顾伊人访陈确庵夜宿”一句,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通过这次深夜的探访,诗人不仅加深了对陈确庵的理解,也可能借此机会与友人共话人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束缚的友情与情谊。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更是一次对生命真谛的探索和对人性深度的挖掘。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王揆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底和独到眼光。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与理解,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的生活状态及其内心世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