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人去薜萝存,洒泪空招未返魂。
犹见康成遗故籍,忽思元亮老孤村。
青浮稻色秋间路,白照芦花月里门。
感旧愈难今夜别,追维生死对黄昏。

【注释】

偕:同。周臣:周姓的士人,即周生。过织帘先生故居:拜访已故的织帘先生故居。顾伊人:顾影自叹,指作者自己。陈确庵:陈某的住所,即陈确庵。夜宿:在陈确庵过夜。

草堂人去薜萝存:草堂中空无一人,但薜萝还保存着。薛萝:指薜荔、女萝等藤蔓类植物。

洒泪空招未返魂:徒然地流泪,希望死者魂魄能回来,而死者却未能归来。

犹见康成遗故籍:仍能看到康成(即司马相如)留下的旧书卷轴。

忽思元亮老孤村:忽然想到陶渊明当年居住在荒僻的小村庄的情景。元亮:陶渊明字,号五柳先生。

青浮稻色秋间路:秋天的稻田呈现出青色,稻花的颜色仿佛是浮云。

白照芦花月里门:月光下,芦花如同白色的花朵。

感旧愈难今夜别:因感念往事而更加悲伤,今夜的分别也更加难以忍受。感旧:对过去的事情或人物产生感触和思念。

追维生死对黄昏:追思生死离别,面对黄昏时分的景色。维:思考,追忆。黄昏:太阳落山时的景象,这里指夜晚降临的时刻。

赏析:

这首七绝以叙事为脉络,由临别到怀念,再从怀念回到现实。前四句写诗人于陈确庵与友人告别后,独自徘徊于故居之中,触物伤情,无限悲凉。“青浮”句用拟人手法形容秋日的稻花似白云飘浮;“白照”句则以月光映衬芦花之洁白,渲染了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感旧”二句化用典故,以司马相如有《遗令》,苏轼有“元亮在何许”之语作引,抒发了诗人对故人及往昔岁月的深深追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最后两句写夜深人静之际,诗人独自面对残阳余晖,感叹生死离别之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景交融,情感深沉,意境清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