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村鸟鸣,客子动归情。
海月终辞夜,山云尚在楹。
殷勤图后会,勉强就前程。
珍重同窗友,劳生亦太轻。
留别曾自昭徐圣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曾自昭徐圣甫》是一首明末清初的五言律诗,由诗人王邦畿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感怀与祝福。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一次深情告别,同时也展现了王邦畿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从文学价值来看,这首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诗歌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别离的场景:天光村鸟鸣,客人触动了归家之情。海月终辞夜,山云尚在楹,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的祝愿。此外,“殷勤图后会,勉强就前程”等句子,更是流露出一种对未来重逢的期望及对于当前分别的无奈,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王邦畿作为一位明末清初的诗人,其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隐居罗浮,以诗名,拥有一定的文化地位和影响力。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题材,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留别曾自昭徐圣甫》正是其作品中的佳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他在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采用了典型的古典诗歌形式,即五言律诗。这种体裁要求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表达完整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这对作者的文学素养和艺术感知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精心选择的词汇、合理的结构安排以及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使得整首诗既凝练又富有内涵,充分展示了王邦畿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才华。
《留别曾自昭徐圣甫》是一首充满情感且艺术价值高的诗歌,它不仅是王邦畿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末清初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怀世界以及他们的文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