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斋夜(壬午)

掩卷深思歇,焚香妙气迎。
纸窗时过暗风声。
又有潺湲滩响枕边生。
漏向前街断,钟于近寺鸣。
心持半偈梦来轻。
消得从来愁叹许多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歌子 斋夜(壬午)》赏析

王庭的《南歌子 斋夜(壬午)》,以温庭筠的词牌为底,是一首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诗词。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斋夜的宁静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时刻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深度。

诗中的“南歌子”一词,原指一种古代的歌曲体裁,后来也常被用作词牌名,用以吟咏自然之美或人之情感变化。《南歌子 斋夜(壬午)》作为一首斋夜之作,显然是将这种古风美文融入现代语境,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哲理的思考。

诗歌开头,“碧云暮合空江静”,便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景图。碧云象征着高远,而江静则代表着深远,两者结合暗示了内心的平静与深邃,同时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

“清风吹衣香满袖”。这一句不仅描绘了清风拂面的场景,更是通过“香满袖”这个意象,传递了一种洁净无瑕、心灵净化的感觉。它不仅是对外界环境的写照,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照。

“坐看残灯灭复明”,诗人选择在夜晚独自坐着,观察灯火的变化,这不仅是对日常琐事的观察,更是在反思人生。灯火的灭与明,暗喻了生命的起伏不定,也象征着希望与失望的交替。

“不知何处笛声来。”这句诗以问句形式结束,既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恐惧,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期待。它暗示着无论何时何地,总有新的开始和可能性等待着我们。

通过对《南歌子 斋夜(壬午)》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王庭是如何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以及他对生命哲学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对斋夜情景的描写,更是一个关于时间、空间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