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草(壬午)

东风南浦恨如何。
远道萋萋千里馀。
何似移来君子居。
带垂书。
生意看他不剪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王孙草(壬午)》是清朝屈大均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原文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
  2. 译文:芳草茂盛地覆盖着大地,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亲人。在柳树之外,楼台显得格外高远,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思念。杜鹃鸟的啼叫声此起彼伏,让人不忍心去面对这悲伤的情景。夕阳即将落山,一场春雨过后,院子里弥漫着雨后泥土的气息。微风吹动着荷叶,水面上漂浮着一只只蜻蜓。荷花在雨后更加鲜艳,院子里弥漫着荷花的清香。
  3. 创作背景:该诗作的创作背景是在壬午年,即清道光二十四年。这是屈大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首诗通过描绘芳草、楼台、杜宇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观也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
  4. 文学特点:在《忆王孙草(壬午)》中,屈大均巧妙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感染力。诗中的“萋萋芳草”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更暗含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此外,诗中的“雨打梨花”、“风蒲猎猎”等意象,也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5. 名家评论:对于《忆王孙草(壬午)》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有评论认为它表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悲凉之美;也有评论认为它展现了屈大均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如何,《忆王孙草(壬午)》都被视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屈大均的《忆王孙草(壬午)》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可以感受到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