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杪放歌

终年著书一字无,中岁学道仍狂夫。
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
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复不恶。
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
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杪放歌》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出自《沧溟集》。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将详细介绍《岁杪放歌》:

  1. 创作背景
  • 作者简介: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明代历城(今属山东)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曾担任过嘉靖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在明代文学复古运动中,李攀龙与谢榛、王世贞等共同倡导文学复古,为后七子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其文学观点和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创作时间:《岁杪放歌》的创作时间不详,但根据诗中的“终年著书一字无”可以推断,这是李攀龙在其晚年时的作品。
  • 作品性质:作为文学作品,《岁杪放歌》不仅是李攀龙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明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
  1. 诗歌内容
  • 主题思想:诗歌以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为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反思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诗中的“劝君高枕且自爱”,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纵使疏拙非时调”,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个人才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的认识。
  •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岁杪放歌》具有典型的明代诗歌特点,语言朴实而意蕴深刻,既有文人墨客的才情,也不乏对现实生活的真切关注。《岁杪放歌》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展现了李攀龙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1. 文学影响
  • 在文坛的地位:《岁杪放歌》被认为是李攀龙的代表作品之一,其在明代文坛上的影响力延续到清初,对后来的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后世评价:历代学者对《岁杪放歌》给予了高度评价。明代文学评论家杨慎就曾评曰:“吾尝读李沧溟‘终年著书一字无,中年学道仍狂夫’之句。”这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李攀龙诗歌风格的普遍认同和赞赏。

《岁杪放歌》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李攀龙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明代文学的特点,也能够从中汲取对于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