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 其五

杲杲炽日羽,施施掩飙斿。
我车既已写,四马亦孔柔。
射夫率原隰,君子循方舟。
杨柳囊其鲜,鹿豕填相求。
多士自允异,燕乐成王猷。
驾言徂东郊,出洛朝诸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古 其五》是唐代诗人杜甫在游历武侯庙时所作。该诗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进行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以下是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2. 诗意解析

  • 诸葛亮的名声:诗首句“诸葛大名垂宇宙”,形容诸葛亮的声名远播,如宇宙之大,彰显其卓越的才华和影响力。
  • 宗臣遗像:“宗臣遗像肃清高”表达了对诸葛亮崇高品德的敬仰,以及对其遗世独立、高洁形象的描绘。
  • 战略决策:接下来的两句“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则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策略和非凡胆识,通过比喻表达了其军事才能的深远影响。
  • 历史比较:第三句“伯仲之间见伊吕”通过与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伊尹和吕尚相提并论,突显了诸葛亮卓越不凡的政治才能。
  • 指挥若定:第四句“指挥若定失萧曹”进一步强调了诸葛亮在乱世中能稳操胜券的能力,与萧何、曹参相比,显示了他的卓越领导才能。
  1. 创作背景
  • 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这些经历激发了他对古代英雄、国色、英雄、名相的无限感慨。

《咏古 其五》不仅是对诸葛亮英勇才智的赞颂,也是杜甫个人情感与历史的共鸣。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态度。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理解杜甫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与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