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别 其七

明月促曙光,众星西北移。
游子工早行,起问夜何其。
揽衣出门去,长当渴与饥。
蒺藜穿我履,严霜薄我肌。
别离矜盛年,老至不自知。
努力事战场,泪下复无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录别其七》是李攀龙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表达了作者在别离时的感受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 诗人简介
  • 李攀龙(1514年—1570年),字于鳞,号沧溟,明朝著名文学家、诗人。他在明代文学复兴运动中与谢榛、王世贞等一起倡导文学复古,成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他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诗歌原文
    明月促曙光,众星西北移。
    游子工早行,起问夜何其。
    揽衣出门去,长当渴与饥。
    蒺藜穿我履,严霜薄我肌。
    别离矜盛年,老至不自知。
    努力事战场,泪下复无时。
  • 诗歌鉴赏
    《录别其七》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于离别的深刻感受。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自身旅途的体验,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同时,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如明月、星辰、江水和严霜,增添了诗歌的意境和深度,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美感。

通过对《录别其七》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攀龙作为一位文学家的艺术成就及其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与哲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坚持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