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书开积雨,高枕对重林。
非尔乘幽兴,无人惠好音。
分宁鸡黍薄,交自布衣深。
不改青松色,堪知白雪心。
诸生贫嗜酒,多病老抽簪。
何必论丘壑,金门总陆沈。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
介绍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是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创作的一首古诗。该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夏日林园之中的宁静景象,以及诗人对友情和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下面对《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介绍:《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的作者是明代的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李攀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歌创作在当时享有极高的声誉。
诗歌原文:
残书开积雨,高枕对重林。
非尔乘幽兴,无人惠好音。
分宁鸡黍薄,交自布衣深。
不改青松色,堪知白雪心。
诸生贫嗜酒,多病老抽簪。
何必论丘壑,金门总陆沉。诗歌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里友人相聚的林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高枕对重林”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林园中悠然自得的状态;而“非尔乘幽兴,无人惠好音”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待。
艺术特色:李攀龙的诗歌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便是这样一首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作品。
历史影响:李攀龙的诗歌在当时受到广泛的喜爱和赞誉,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明代文学的繁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和文化风貌。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诗歌才能,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文化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友谊、自然和生活的态度,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素材。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不仅是李攀龙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明代文人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生活,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