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二

庐山北望楚天分,君去扬帆入彩云。
草色秋迷彭蠡泽,不知何处吊番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二’是一首明代李攀龙所作的古诗,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庐山景色和对友人即将前往江西审理案件的不舍之情。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攀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与谢榛、宗臣并称“明初三大作家”,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他的诗歌风格以豪放为主,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
  1. 诗歌原文
    庐山北望楚天分,君去扬帆入彩云。草色秋迷彭蠡泽,不知何处吊番君。
  • “庐山北望楚天分”:描述了站在庐山之巅远眺的景象,楚天指的是楚国的天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远行的感慨。
  • “君去扬帆入彩云”:描绘了友人即将扬帆启程,乘风而去的情景,象征着朋友即将开始新的征程。
  • “草色秋迷彭蠡泽”:描绘了秋天时彭蠡泽上的草木颜色,给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感觉,也暗指了对友人未来路途的不确定感。
  • “不知何处吊番君”:表示诗人对于友人此次行程的地点和目的感到迷惑,不知道他此行的具体目的地是什么。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通过描写庐山的壮丽景色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性格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 诗中的“庐山北望楚天分”,“君去扬帆入彩云”等句子,不仅描绘了景色的美,还蕴含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未来的展望。
  • 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生动,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力。
  1. 文化影响
  • 该诗作为明代文人的作品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李攀龙的豪放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离别之情的作品,也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通过对它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体会到古人的才情和智慧,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