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马萧萧一剑持,出门长啸向京师。
生平不受公孙识,慷慨思酬国士知。
海内一家天地位,江东千里帝王基。
文章欲借山川助,游说羞将口舌移。
沈老着鞭殊觉早,荀君张弩未为迟。
义兴取道聊从便,溧水浮槎信亦宜。
绿树莺花堪对酒,青云轩冕本无期。
新亭流涕成何事,独立春风细咏诗。
和张子静送游金陵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张子静送游金陵韵》是明代诗人史鉴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这首诗作以其豪迈的气概、深邃的意境和鲜明的主题特色,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诗的原文如下:
匹马萧萧一剑持,出门长啸向京师。
生平不受公孙识,慷慨思酬国士知。
海内一家天地位,江东千里帝王基。
文章欲借山川助,游说羞将口舌移。
沈老著鞭殊觉早,荀君张翰去何迟。
首联“匹马萧萧一剑持,出门长啸向京师”描绘出诗人骑马出行,长声呼啸的场景,表现出其豪放不羁的性格。颔联“生平不受公孙识,慷慨思酬国士知”则揭示了他的志向,他不愿受世俗偏见所限,而是以国士自居,渴望报效国家。颈联“海内一家天地位,江东千里帝王基”进一步扩展了视野,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统一,四海一家的抱负。尾联“文章欲借山川助,游说羞将口舌移”,则反映了诗人追求实用主义,希望通过自己的才华来辅佐江山社稷。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有力,情感深沉而激昂,充分展现了史鉴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和张子静送游金陵韵》不仅是对个人壮志未酬的表达,也是对时代背景下士人理想的追求。它反映了明代文人面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时的矛盾心态与抗争精神。在明朝这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史鉴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了对于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于个人价值的坚持。
《和张子静送游金陵韵》作为一首明末诗歌,不仅展现了史鉴个人的风采,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历史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对国家和社会的态度。同时,这也是对现代人具有启示意义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