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古日已远,雅乐久沉沦。
桑间与濮上,靡靡多哀淫。
杨君媚学子,高志故不群。
一闻世俗音,谓非吾所湛。
冥心太古初,识乐得其真。
律吕既调协,五音和且平。
咸英与韶頀,旷世今再闻。
岂惟以自娱,拟将献吾君。
奏之郊庙上,庶以和神人。
读杨君谦古乐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杨君谦古乐府》是明代诗人史鉴的作品。这首诗全文如下:
去古日已远,雅乐久沉沦。
桑间与濮上,靡靡多哀淫。
杨君媚学子,高志故不群。
一闻世俗音,谓非吾所湛。
冥心太古初,识乐得其真。
律吕既调协,五音和且平。
咸英与韶頀,旷世今再闻。
岂惟以自娱,拟将献吾君。
诗中“去古日已远”意味着古代的雅乐已经消失,而“雅乐久沉沦”则表达了这种失落和怀念的情绪。接着提到“杨君媚学子,高志故不群”,表明作者对杨君谦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充满赞赏之情。他的出现,使得作者感到欣慰,因为“一闻世俗音,谓非吾所湛”,即他听到了世俗的音乐,但并不认为那是他所能接受或喜欢的。
“冥心太古初,识乐得其真”,表明作者在内心深处追求一种原始、纯粹的音乐,这与俗世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律吕既调协,五音和且平”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古代音乐和谐完美的追求。最后,“咸英与韶頀,旷世今再闻”展现了作者对这种古代音乐重新被发现的惊喜和激动。整首诗充满了对古代音乐美的向往和对现代音乐的反思。
《读杨君谦古乐府》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的诗歌,更是对古代文化传承和现代音乐发展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