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春兴满绨袍,彩笔青山对浊醪。
望去天回双阙迥,坐来云尽一峰高。
蛟龙出入常风雨,鸿鹄拚飞自羽毛。
愧我淹留逢楚客,攀援桂树咏离骚。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其二》是明代著名诗人李攀龙的作品。下面,将围绕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进行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李攀龙(1565—1633),字于鳞,号沧溟、园次公,世称沧溟先生,历城(今属山东)人。他是明朝后期的一位文学家和官员,以其诗歌和散文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李攀龙的生平经历了明末的社会动荡,其作品中往往蕴含着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
作品原文:
使君春兴满绨袍,彩笔青山对浊醪。
望去天回双阙迥,坐来云尽一峰高。
蛟龙出入常风雨,鸿鹄拚飞自羽毛。
愧我淹留逢楚客,攀援桂树咏离骚。作品赏析: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使君春兴满绨袍”描绘了诗人与使君在春天里共同感受春意盎然的情景,展现了两人深厚的情谊。次句“彩笔青山对浊醪”则以彩笔点染青山,浊醪相伴,形成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第三、四句“望去天回双阙迥,坐来云尽一峰高”通过对天空和山峰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第五、六句“蛟龙出入常风雨,鸿鹄拼飞自羽毛”则是对自然界生物生命力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力量的敬畏。最后两句“愧我淹留逢楚客,攀援桂树咏离骚”表达了诗人因遇知己而感到荣幸的心情,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与魏使君宿龙洞山寺同赋·其二》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受到人们的喜爱,更因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被广泛传颂。作为明代文学的代表,李攀龙的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能,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