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观观音舞

翠袖低垂,湘裙轻旋。
地衣红皱弓弯倩。
晓风摇曳柳丝青,春流荡漾桃花片。
矫若游龙,翩如飞燕。
彩云挥霍华灯炫。
海波摇月晚潮生,大家齐道观音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观观音舞》是明代诗人史鉴的作品。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古典美与神秘氛围的观观音舞场景中。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史鉴(1434-1496),字明古,号西村,别署西村逸史,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学者。他博览群书,尤其熟于史,淡于名利,隐居不仕,但能留心世务。他的诗文多有涉及社会时弊,深受巡抚王恕的赞赏。
  1. 诗词原文
    翠袖低垂,湘裙轻旋。地衣红皱弓弯倩。晓风摇曳柳丝青,春流荡漾桃花片。矫若游龙,翩如飞燕。彩云挥霍华灯炫。海波摇月晚潮生,大家齐道观音现。

  2. 诗词赏析

  • 形象描绘:《踏莎行·观观音舞》通过“翠袖低垂”、“湘裙轻旋”等描绘,展现了观音舞者曼妙的舞姿和服饰之美,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 情感表达:通过对春风、柳丝、桃花等自然景物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愉悦与宁静,以及对观音舞表演的赞美之情。
  • 艺术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个场景生动活泼,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1. 创作背景
  • 作为一位明代学者,史鉴在繁忙的学术之余,还能关注并记录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如观音舞等民间艺术,这反映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和热爱。同时,他的诗歌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踏莎行·观观音舞》不仅是一首描写观音舞的诗词,更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观音舞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