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老子

六十得一儿,命名曰老子。
头大趾亦方,眉秀目颇美。
唇齿红且白,鬓脚垂两耳。
肌肤更坚实,神色一秋水。
忆昔学行时,匪跌即跛倚。
脚根一有力,疾走竟不止。
出入有所见,历历用手指。
有时牵我衣,一步一回视。
及其渐学语,小鸟鸣花里。
舌尖涩且艰,句句带渣滓。
一朝语忽明,轻清真可喜。
饭熟叫我食,天明呼我起。
客来方揖罢,报我几倒屣。
张拱学侍立,差可成人比。
见我看书时,拉取凭小几。
而也而也诵,指字直到底。
有时见作书,彼则强索纸。
把笔信糊涂,殆若归鸦比。
岁时或祀先,我跽彼亦跽。
我口方致词,彼口亦云尔。
老夫见乖觉,自庆得兰茝。
夫何香不永,遽逐萧艾死。
尔死我何堪,哭声彻闾里。
坐卧欲发狂,动作自委靡。
有时梦中见,血泪流未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老子》是一部以中国伟大哲学家老子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老子生平及其思想哲学的描写,展示了老子的伟大人格和其哲学思想的影响力。下面对《哭老子》进行具体介绍:

  1. 作品背景:《哭老子》可能源自于后世对老子的纪念活动,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来表达对其思想和人格的敬仰。这类文学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常见于各种节日祭祀、纪念先贤等场合。

  2. 主题内容:《哭老子》主要描绘了老子的去世给人们带来的哀伤以及对老子生平和思想的评价。作品中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哲学理念,以及对战争、社会动荡和自然秩序的深刻理解。

  3. 文学特色:《哭老子》的语言风格简洁朴素,反映了老子思想的深邃和哲理性。同时,通过对老子的描绘,也展现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这种情感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颇为常见,是作者对老子人格和思想的一种艺术表现。

《哭老子》作为一部反映老子哲学思想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还通过生动的描述和深刻的反思,表达了对老子人格的崇敬和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