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不摇落,湖上长悠悠。
世事衔杯过,人情把袂休。
秋光栖自老,日色澹相愁。
况复多风雨,萧条傍倚楼。
秋日村居 其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攀龙的《秋日村居 其七》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乡村景象的深情描绘和对人生、岁月、自然的感悟。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深入介绍:
作者简介:李攀龙(1565年—1633年),字于鳞,号沧溟居士、沧溟道人,明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与谢榛、宗臣、梁有誉并称为“后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主张,为明代中期重要文学流派之一。他的诗歌多写景抒情,风格雄浑豪放,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瞬间美,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幽深。
作品原文及翻译赏析:《秋日村居 其七》是李攀龙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文如下:
白云不摇落,湖上长悠悠。
世事衔杯过,人情把袂休。
秋光栖自老,日色澹相愁。
况复多风雨,萧条傍倚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湖上的宁静美景及其与人间世俗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喧嚣社会中保持内心平静的愿望。通过对秋天景色的细腻刻画,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从容。
李攀龙的《秋日村居 其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之美的诗作,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和个人情感体验的深刻反思。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现代人的心灵,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