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汉五首 其三

于心怀佳山,背之每自顾。
相逢鲜久要,那得不念故。
塞翁罔忧马,马归人始悟。
游女非召南,千年没贞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渡汉五首·其三》是明代诗人李梦阳创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古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渡汉五首·其三》的作者是李梦阳。李梦阳是明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多以雄浑豪放著称,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审美观念。他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并称为“明代四大才子”,其中何景明和徐祯卿都是李梦阳的同事和好友,三人常在诗坛互相唱和,共同推动了明代诗歌的发展。
  2. 创作背景:《渡汉五首·其三》的创作背景并不为外界所知,但可以推知它是在李梦阳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完成的。《渡汉五首》是一组作品,由五首诗构成。这些诗作可能反映了作者在特定时期的思想感情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悟。由于缺乏具体的创作年代信息,很难确切地描绘出这首诗的具体历史环境。但从诗中的用词和意境来看,可以推测这是一首充满哲理性和思考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或自然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理解。
  3. 艺术特色:《渡汉五首·其三》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精炼和深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内在的力量和美。例如,“于心怀佳山,背之每自顾”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而“相逢鲜久要,那得不念故”则表达了诗人对旧友重逢的喜悦和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的细腻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渡汉五首·其三》不仅是李梦阳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还可以从中领悟到古代文人对于人生、社会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