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十三

檐月何徘徊,晨风复依依。
载言别同居,仓皇倒裳衣。
处者各惆怅,去者从此辞。
挽手刺刺语,寄言家中知。
丁宁故与亲,愿勿长相思。
明明昊天威,我久宁在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 其十三》是由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梦阳创作的诗歌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李梦阳,字献吉,号空同子、鹤滩翁,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与何景明、徐祯卿并称为“嘉靖三大家”,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李梦阳的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平的不满与抗议。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以豪放洒脱著称,被誉为“一代宗师”。

  2. 诗歌原文

  • 臣本草野士,弱冠承恩私。
  • 黾勉簪绂间,低回赧容姿。
  • 直湍寡回波,劲木无弱枝。
  1. 诗歌赏析:《述愤一十七首》是李梦阳的一组诗歌,共十七篇,每篇都抒发了他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其中《述愤一十七首弘治乙丑年四月作是时坐劾寿宁侯逮诏狱·其十三》作为其中的第十三篇,反映了他在被弹劾后的心情和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无奈。诗中通过对比草野之士的朴素生活与官场的勾心斗角,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官僚体系的批判。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李梦阳的诗歌风格和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