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焦山寺

狮子峰前访晚参,直登绝顶纵幽探。
帆樯远近迷苍霭,楼阁高低锁翠岚。
水色倒涵天上下,山形雄压地东南。
焦先去后岩扉古,树老碧桃春正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焦山寺》是宋代诗人李吕的作品之一。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著称,通过对焦山寺的描绘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美景与人生境遇的感慨。

诗中“水轮依风负坤舆,百川东充同灌输”表达了大自然的力量和和谐。这两句不仅描述了水的流动性和地形的特点,还隐含着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渺小和依赖。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强调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掀巾之陂莽吞受,沃焦之册初不濡”则展现了焦山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宏伟壮观。这里的“掀巾”和“沃焦之册”可能指的是寺庙建筑的独特设计和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初不濡”则表明无论外界如何变迁,这些建筑都保持了其原始的美丽和庄严。这种对比突出了自然与人工建筑的不同风貌,以及人类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态度和智慧。

“云根终古插江湖,狂澜滔天随卷舒”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环境的无常和包容。这里的“云根”比喻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如云和江流,显示出它们与大地的密切联系。而“狂澜滔天”则象征着自然界的猛烈和变幻无常,反映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空神回飚避突兀,海门排霄岌相扶”则表现了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坚定。在这里,“空神”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高僧或者某种精神的存在,而“回飚”、“海门”等词汇则描绘了一幅壮观的自然景观图。这两句诗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李吕的《题焦山寺》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以及他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态度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