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峰前访晚参,直登绝顶纵幽探。
帆樯远近迷苍霭,楼阁高低锁翠岚。
水色倒涵天上下,山形雄压地东南。
焦先去后岩扉古,树老碧桃春正酣。

【注释】

狮子峰:位于焦山北麓,因形似雄踞的狮子而得名。晚参:傍晚拜佛参禅。帆樯远近迷苍霭:远望江上船只帆樯,远近之间都笼罩在一片苍茫的雾霭里。楼阁高低锁翠岚:近观山上的楼阁,或高或低,都被层层翠色环绕着。水色倒涵天上下:形容湖水碧绿,好像能倒映天空和大地。山形雄压地东南:形容山峰雄壮,气势磅礴,仿佛能把天地都压在下面。岩扉古:指岩石制成的门已十分破旧。树老碧桃春正酣:春天桃花盛开,树枝虽然已经衰老,但仍然繁花似锦,生机勃勃。

【赏析】

《题焦山寺》,作者为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中以写景为主,描绘出一幅山水画卷。诗的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首句点明地点,写自己登上了狮子峰前的焦山寺,去拜访那位和尚。“访”字表明诗人的目的;“直登”二句则写自己登上山顶后所见到的景色。这两句是全篇的主体,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舟楫往来如梭”一句,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江面上船只来往的繁忙景象,也烘托出了自己登高时的心情。“帆樯远近迷苍霭,楼阁高低锁翠岚”这两句,描写了登高后从江面看到的景物,“帆樯远近迷苍霭”中的“迷”字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江面上雾气蒙蒙的景象;“楼阁高低锁翠岚”中的“锁”字则准确地描绘出了云雾缥缈、山峦连绵的意境;而“帆樯”、“楼阁”等词的使用,既使诗显得有层次分明又富有节奏感;同时,也使读者能清楚地想象出诗人登高时的情态。接下来,“水色倒涵天上下,山形雄压地东南”,则是从湖上看山,写的是诗人站在岸边放眼望去,只见水面上波光粼粼,水色倒映着天空和大地。“水色倒涵天上下”一句中的“涵”字,将水与天融为一体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山形雄压地东南”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雄伟壮丽之势。最后两句“焦先去后岩扉古,树老碧桃春正酣”,则是从山下看山上,写的是山上的寺庙早已破败不堪,但是树木依然葱茏苍郁,春意盎然。“树老碧桃春正酣”,这句中的“酣”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色的喜爱之情,也使诗更富于动感与生命力。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之一,其创作时间大约是唐代宝应元年(762)至大历五年(770)。当时杜甫流寓四川成都草堂期间,曾游览过焦山一带的风景名胜。此诗即作于此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