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飙下严霜,波水白浩浩。
鸡鸣人语动,趋驾恨不早。
出门望原野,四顾但衰草。
芒砀一何寥,惊雁鸣寒蓼。
老骥志千里,烈士轻远道。
临事母谓难,为善岂在小。

【诗句释义】

晨风凛冽,霜降如严,波涛浩荡,水色白净。鸡鸣人起,纷纷忙碌;驾鹤疾驰,恨不早行。出门远望原野,四顾荒凉,衰草遍野,惊雁哀啼寒蓼。老骥志在千里,烈士轻赴远方。临事母言难处,为善岂在乎小节。

【译文】
清晨的狂风刮过,带来了一片肃杀的霜气,江面上波光粼粼,水色洁白如练。鸡鸣声和人们的谈话声此起彼伏,我急切地想要出发,却恨不能早一点启程。走出大门,放眼望去,只见原野荒芜,衰草遍地,远处飞来的大雁叫声凄凉,似乎在悲鸣着寒冷的蓼花。我想起了那年老的马儿,它胸怀壮志,要驰骋千里。我也想起那些英勇的战士,他们轻装上路,不怕艰辛。现在面临大事,母亲却说这是一件难事,而做好一件事又何必在乎是小事呢?

【赏析】
这首诗是蔡襄在担任真州(今江苏扬州)知州时所作的组诗《送蔡帅备真州三首》中的一首。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对困难的勇敢面对的态度。

诗人以“晨飙下严霜”开篇,描绘了一幅寒霜满天、晨风凛冽的画面。接着以“波水白浩浩”形容江水的清澈与浩瀚,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寓含了人生的宽广与深远。然后诗人通过“鸡鸣人语动”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活力、生机勃勃的早晨景象。

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份美好之中,而是迅速转入对现实的思考。他感叹“趋驾恨不早”,表达了自己迫切想要投身事业的心情。这种心情既是对个人前途的渴望,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随后,诗人将视线转向原野,但所见却是一片衰草萋萋的景象。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同时,诗人用“芒砀一何寥”来形容原野的萧条,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助。

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反而发出了“惊雁鸣寒蓼”的感慨。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界中候鸟生存状态的描写,也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象征。候鸟在迁徙途中遇到的困境,正是诗人面对困难时的真实写照。同时,这一句也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老骥志千里,烈士轻远道。”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诗人用老骥和烈士自喻,表明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但仍有着雄心壮志;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能够坚定前行。这两句不仅是对自身品质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揭示。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蔡襄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所应有的担当和勇气。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值得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