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泾毕渡小憩山寺

霏霏烟雨促寒旌,野寺柴关暂息征。
石洞坐苔僧补衲,沧浪伫马客湔缨。
涓涓瀑布分空翠,寂寂归鸿唳晚晴。
更上高原回首望,痴云宿雾两山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泾毕渡小憩山寺》是明代诗人田登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自然景象,通过具体生动的自然景物和动态的人文活动,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态度。

诗的首句“霏霏烟雨促寒旌”,通过描绘细雨纷纷、云雾缭绕的景象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这里的“霏霏烟雨”形容雨势细小如烟,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促寒旌”则表达了雨中的寒意,以及因雨而显得更显冷清的旌旗。这两句不仅营造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情感色彩。

第二句“野寺柴关暂息征”,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情感。在这里,“野寺柴关”指的是一座位于郊外的小寺庙,其大门紧锁,象征着外界的纷扰暂时被隔绝;“暂息征”则是指暂时停下奔波的脚步,寻找一处安静之地休息。这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在繁忙之余所寻找到的宁静之所。

第三句“石洞坐苔僧补衲”,描绘了一个更为静态的场景。石洞中的苔藓斑驳,显得古老而神秘,僧人们在这里修补衣物,似乎在修行或冥想。这一细节增添了诗歌的深度,让人感受到僧侣们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诗中描述“沧浪伫马客湔缨”,展现了一幅骑马人在湖边清洗缨帽的画面。这里的“沧浪”指的是宽阔的湖水,“伫马”表示马匹静立不动,“客湔缨”则是说客人在此处洗涤冠帽,象征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的尾句“㳙㳙瀑布分空翠,寂寂归鸿唳晚晴”以动衬静,通过描写瀑布的飞泻和归鸿的鸣叫,进一步强化了全诗的氛围。这些动态元素与前文的静态景色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次泾毕渡小憩山寺》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摹,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抒发。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感悟,传达出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理念。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及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