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

池上雨过芳尘浥,池上花开众宾集。
回风忽觉翠旂翻,倒影真疑彩云湿。
越浦新妆水底明,汉皋遗佩空中拾。
剪裁似欲烦并刀,涴染却愁翻墨汁。
根非异种难同调,身在后时终独立。
已当佳丽国三千,不羡艳阳春九十。
桂苦兰辛祇自怜,桃红李媚何嗟及。
酒如恋客传不停,花似解诗催更急。
坐看烟盖晴袅袅,欲采露房秋戢戢。
我狂不去当重来,鲸饮碧筒三万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是明代李东阳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夏日赏莲时的美景,以及作者在赏景时的内心感受和联想。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介绍
  • 李东阳:明代著名文学家,与杨慎、焦竑并称“南三贤”,他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世推崇。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当时的文人墨客多有吟咏自然景物的诗词,反映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池上雨过芳尘浥,池上花开众宾集。
  • 翻译:雨水过后,池塘上的花瓣沾满了水珠,众多宾客聚集在此。
  • 原文:回风忽觉翠旂翻,倒影真疑彩云湿。
  • 翻译:一阵微风吹来,似乎看到绿色的旗帜在翻滚,水面的影子让人误以为是湿润的彩云。
  • 原文:越浦新妆水底明,汉皋遗佩空中拾。
  • 翻译:越浦之上,新的莲花装点着水面,如同在水中梳妆;而汉皋的古佩遗物仿佛从空中飘落,引人遐思。
  1. 赏析
  • 《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诗中的“雨后荷花”和“风翻旗影”等意象,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丽的赏莲之地。
  • 李东阳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态度,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闲逸与超然。
  1. 创作背景
  • 该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明代文人聚会赏莲的活动有关。《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可能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的。在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在园林中举行赏花品茶、吟诗作赋等活动,以此来陶冶情操、交流思想、增进友谊。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整首诗用词精炼,每一句都充满了画意和诗情,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追求既体现在对大自然的赞美上,也体现在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上。
  1. 历史地位与影响
  • 历史地位:《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代表了明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也为后人研究明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影响与评价:该诗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高度评价。许多学者和读者认为,它是明代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对《体斋宅赏莲席上得十字》的简要分析,可以了解到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佳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