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昔日登高地,千载犹传贺九名。
不见旌旗疏辇道,尚闻岩谷应呼声。
莲峰静拭寒烟吐,岭树常衔夕照明。
寂寞山僧时倚杖,荒郊闲看鹿麋行。
题贺九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贺九寺》是明代申时行的作品。申时行,字汝默,号休林居士,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题贺九寺》这首诗作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题贺九寺》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的结合。首句“吴王昔日登高地”便设定了场景的背景,暗示了一种历史与现代的交织感。诗中的“不见旌旗疏辇道,尚闻岩谷应呼声”则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于自然未被破坏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与悠然。例如,“莲峰静拭寒烟吐,岭树常衔夕照明”,这两句通过视觉上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幽静之地,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诗中的“寂寞山僧时倚杖,荒郊閒看鹿麋行”则进一步增添了一种禅意氛围,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抒发。
《题贺九寺》在艺术上也具有独特性。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如诗中的“凭栏疑日月,不似楚吴中”一句,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内涵和更丰富的层次。
《题贺九寺》作为明代申时行的佳作,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和审美体验。它通过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对于欣赏此类文学作品的人来说,了解《题贺九寺》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