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蓑次陈公父韵 其二

披蓑登前冈,欲往藤被岭。
新梢拂旧蓑,樛结不复整。
自笑林下阴,不如波中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藤蓑次陈公父韵·其二》是明代李东阳的作品。在这首诗中,李东阳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概述
  • 诗名和作者:这首诗名为《藤蓑次陈公父韵·其二》,是明代李东阳所作。
  • 诗句内容:诗中写到“披蓑登前冈,欲往藤被岭”,描述了诗人准备前往某处的情景。接着,“新梢拂旧蓑,樛结不复整”描绘了新枝拂过旧枝的景象,而“自笑林下阴,不如波中影”表达了诗人对林下阴凉之地与水中影子相比较的自省。
  1. 诗歌主题分析
  • 人与自然的联系:通过诗中的描写,可以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诗人不仅观察自然,还通过自身的感受去理解自然的美。
  • 自我反思与超越:诗中的“自笑林下阴,不如波中影”体现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的一种超越,通过比较来认识到自身可能未能完全融入或超越自然的一部分。
  1. 艺术手法探讨
  • 意象选择:李东阳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新梢”、“旧蓑”等,这些意象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情感表达: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思,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

李东阳的《藤蓑次陈公父韵·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作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