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何所有,海与天河通。
天河散作亿万𣲖,下界九土分衡从。
江淮河济作四渎,长流赴海皆朝宗。
尾闾泄气石沃水,其下无底归虚空。
上来磅礴接混沌,周环八方此其东。
东乃扶桑出日之所在,金乌三蹠浴影乎其中。
蜃气朝浮万家市,鳌背夜戴三山峰。
千年老鱼化为龙,层波叠浪藏龙宫。
鲛绡织窗雾气白,蚌甲吐月珠光红。
鼋鼍喧呼鳅鳝舞,复有三百六十鳞朋羽族纷追从。
咸阳西来男女童,有船不进遭回风。
王母西池不盈勺,敢以浅眼窥方蓬。
霞冠云帔不可以仿佛,俯视寰宇空尘蒙。
巫山老婆年七十,家居近海圆丘同。
挹瓢为浆酿为酒,海水照见双青瞳。
烹鱼炮鳖荐芳错,蛟涎香雾飘蒙茸。
世人有眼不得见,但见琅函宝轴名姓照耀金泥封。
西曹郎君美风度,皎若出海珊瑚丛。
揽衣望海欲东游,须臾鞭石成长虹。
三神之山不老之药倘可得,愿教一粒千岁岁岁无终穷。
沧海谣寿秦廷贽秋官母七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沧海谣寿秦廷贽秋官母七十》是明朝诗人李东阳的作品。下面将对该作品的原文、作者生平、作品赏析等进行详细解析:
- 原文:《沧海谣寿秦廷贽秋官母七十》全文如下:
东南何所有,海与天河通。
天河散作亿万𣲖,下界九土分衡从。
江淮河济作四渎,长流赴海皆朝宗。
尾闾泄气石沃水,其下无底归虚空。
上来磅礴接混沌,周环八方此其东。
东乃扶桑出日之所在,金乌三蹠浴影乎其中。
蜃气朝浮万家市,鳌背夜戴三山峰。
千年老鱼化为龙,层波叠浪藏龙宫。
鲛绡织窗雾气白,蚌甲吐月珠光红。
鼋鼍喧呼鳅鳝舞,复有三百六十鳞朋羽族纷追从。
咸阳西来男女童,有船不进遭回风。
王母西池不盈勺,敢以浅眼窥方蓬。
霞冠云帔不可以髣髴,俯视寰宇空尘蒙。
巫山老婆年七十,家居近海圆丘同。
挹瓢为浆酿为酒,海水照见双青瞳。
- 作者生平: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南长沙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历官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等职。他工诗文,尤善骈体文,著有《怀麓堂诗话》和《怀麓堂文集》。李东阳在明初文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作品多表现对时政的关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 作品赏析:作为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李东阳的诗词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他的诗歌风格典雅,善于运用典故和象征手法,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沧海谣寿秦廷贽秋官母七十》就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和人文情怀相结合的佳作。通过对大海的描述,寄托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美好祝愿。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李东阳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沧海谣寿秦廷贽秋官母七十》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它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对于研究明代文化和文学的学者来说,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作者的生平都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