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王家足乔木,中有老槐寒更绿。
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
忆昔前王初种时,高门驷马相追随。
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
世间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
向月长留宿凤巢,排霜故作蟠虬势。
舞袖飞花绕北堂,屯阴列戟森成行。
碧窗雨过看秋霁,纱帽风低坐晚凉。
古来匠石须廊庙,堂中丝竹应同调。
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
木天老朽旧通家,树犹如此我堪嗟。
愿公人好树亦好,长共河山阅岁华。
成国公家槐树歌
介绍
《成国公家槐树歌》是一首描写东平王家旧有的老槐树的七言古诗。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创作,其内容丰富,情感深沉,不仅赞美了老槐树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家族荣耀和历史变迁的感慨。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诗歌内容:《成国公家槐树歌》通过描写老槐树的历史与现状,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诗中既有对老槐树自然形态的赞美,如“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也有对过去辉煌历史的回顾,诸如“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景象与人的命运、家族的荣耀紧密相连,表达了一种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期盼。
诗歌背景:李东阳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赏析,更是对历史的一种反思。这首诗作于他担任吏部尚书期间,当时正值其仕途生涯中的鼎盛时期。诗中的“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表明了李东阳在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和贡献。而他对老槐树的描述,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一种象征,象征着家族的昌盛和历史的传承。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该诗的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音乐性。尤其是对老槐树形象的塑造,既描绘了其外在的美态,也体现了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写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被时光洗礼过的古槐之下,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韵味。
文化意义:《成国公家槐树歌》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在中国古代,树往往被视为吉祥之物,有着避邪、祈福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描写,李东阳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情怀。此外,这首诗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家族荣誉和历史记忆的重视,以及他们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影响评价: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李东阳作为诗人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化素养。对于研究明代诗歌艺术和历史文化的人来说,此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这首诗也常被后人引为佳作,成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成国公家槐树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篇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李东阳卓越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状态。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关注历史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