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王家足乔木,中有老槐寒更绿。
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
忆昔前王初种时,高门驷马相追随。
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
世间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
向月长留宿凤巢,排霜故作蟠虬势。
舞袖飞花绕北堂,屯阴列戟森成行。
碧窗雨过看秋霁,纱帽风低坐晚凉。
古来匠石须廊庙,堂中丝竹应同调。
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
木天老朽旧通家,树犹如此我堪嗟。
愿公人好树亦好,长共河山阅岁华。

成国公家槐树歌

东平王家足乔木,中有老槐寒更绿。

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

忆昔前王初种时,高门驷马相追随。

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

世间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

向月长留宿凤巢,排霜故作蟠虬势。

舞袖飞花绕北堂,屯阴列戟森成行。

碧窗雨过看秋霁,纱帽风低坐晚凉。

古来匠石须廊庙,堂中丝竹应同调。

冯氏空传大树名,王公岂待三槐兆。

木天老朽旧通家,树犹如此我堪嗟。

愿公人好树亦好,长共河山阅岁华。

【注释】

“成国公”:明太祖封其弟李善长为魏国公,后进爵为成国公,故称。

“家足”:家门有大树。

“老槐”:《诗经·小雅·大东》:“维鹊在巢,之子于归。”毛传:“鹊巢曰喜。”《汉书·五行志上》引作“鹊巢而鸠居”。

“寒更”:寒冷的夜晚。

“拔地”:形容高大。《史记·高祖本纪》:“鸿渐于干将兮,直可横溃……拔地千尺。”

“盘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冯)唐易言,上使拜受诏之书……”

“簪缨”:指官帽和冠带,古代官员的代称或服饰,泛指官吏。《晋书·陆机传》:“簪缨世族,衣冠士夫。”

“五朝”:指汉、魏、晋、宋、齐等五个朝代。

“屯阴”:指树木的根部聚集着阴气,暗指树根深厚。

“丝竹”:指音乐中的弦乐和管乐。《汉书·礼乐志》:“丝竹竽瑟,伏腊飨食,陈钟鼓,管钥。”

“冯氏”:即冯子奇,字叔良,冯道之孙。冯道曾被封国公,冯道死后,封国被废除,只以国姓冯氏相承袭,故称。

“王公”:指东平王李湝。

“木天”:指树天。天字借指树木。《文选·潘岳<藉田赋>》:“木天翔而鸟兽集兮,草泽阜而鱼鳖殖兮。”薛综注:“木天谓树如天也。”

【赏析】

《成国公家槐诗》,这是一首咏赞东平王家槐诗。东平王李湝是李善长的侄子,善长的长子李惟良早亡。李善长是明朝开国元勋,曾任首任丞相,封国魏国公,谥号忠武。他的子孙都享受国家俸禄。这首诗就是李善长写给儿子李惟良的挽词。全诗通过赞美槐树,表达了对李惟良的怀念之情。

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槐树的生长环境、生长状态和历史由来;第五至第八句分别从槐树与人们的关系和象征意义上来赞美槐树。

第一句“东平王家足乔木,中有老槐寒更绿。”写槐树是东平王家的珍贵之物。第二句“拔地能穿十丈云,盘空却荫三重屋。”写槐树之高耸入云、枝繁叶茂。第三句“忆昔前王初种时,高门驷马相追随。”回忆了当年东平王李湝种植槐树时的情景。第四句“五朝恩露簪缨重,四世威声草木知。”写槐树历经五代皇帝而依然茂盛,其影响深远。

第五至第八句分别从槐树与人们的关系和象征意义上来赞美槐树。“世间植物因人瑞,培植深根乃天意。”“愿公人好树亦好,长共河山阅岁华。”意思是说,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理由,而槐树之所以能经历五代而不衰,是因为它深植于人们的心中;希望东平王李湝能够善待这棵槐树,让这棵槐树一直陪伴着自己度过一生。同时,也希望东平王李湝能够珍爱这棵槐树,让它永远陪伴着自己度过一生。

此诗语言质朴,但意境深远。通过对东平王家槐树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亲情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生命的感慨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