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
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
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
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

种竹

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

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

注释:

种竹:种植竹子。

复种竹:又种了一片竹林。

屋西还屋东:屋子的西边又回到了屋子的东边。

都城:指京城洛阳。

十日雨:十天的雨水。

长夏:夏天。

一林风:一阵凉爽的风。

宿土:已经干透的土地。

余润:多余的水气。

团阴:成团的阴影。

团阴分小丛:成团的阴影分布在竹林中。

高秋:秋天。

想鸣佩:想象听到玉佩的声音。

侧耳向晴空:侧着耳朵向着晴朗的天空倾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观察和体验,将自然景观与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宁静、清新的画面。

首句“种竹复种竹,屋西还屋东”描述了诗人在屋西又种了一片竹林,形成了一个环形的竹林景观。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次句“都城十日雨,长夏一林风”则描绘了都城的天气状况。诗人通过描写连续的雨水和一阵凉爽的风,展现了夏季的自然风貌。这里的“都城十日雨”可以理解为诗人对都城长时间的降雨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而“长夏一林风”则进一步强调了夏季的特点,即炎热、潮湿。

第三句“宿土得馀润,团阴分小丛”则是对前两句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诗人通过对宿土和团阴的描绘,展现了竹林中的生机勃勃。宿土是指经过雨水滋润的土地,它显得更加肥沃和肥沃。而团阴则是指成团的阴影,它们分布在竹林中,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最后一句“高秋想鸣佩,侧耳向晴空”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这里的“高秋”可以理解为秋季,而“想鸣佩”则是指想象到玉佩的声音。诗人通过侧耳倾听,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