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少昊墓

古称少昊氏,云是五帝先。
典册既茫昧,氏名仅流传。
建都鲁城东,遗址有轩辕。
至今高原上,陵树郁成阡。
丰碑不刻字,遗恨宣和年。
国朝重明祀,香帛随纁玄。
我来访旧迹,幸未迷榛菅。
四顾林莽间,野意但苍然。
停车问父老,相对两无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少昊墓》

在那个遥远的古代,有一座名为少昊的陵墓,它矗立于鲁城东侧,见证了远古时代的辉煌。李东阳的《谒少昊墓》便是一首描绘这一历史遗迹的诗篇。

这首诗的开首就让人感到历史的厚重与苍凉:“古称少昊氏,云是五帝先。” 这里,“少昊氏”指的是远古时期一个显赫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以其智慧和勇敢,被誉为“五帝之先”。而诗人李东阳却用“茫昧”二字来形容这些史册上模糊不清的记忆,这无疑增加了诗句的神秘色彩。

继续读下去,“建都鲁城东,遗址有轩辕”,这里不仅描述了少昊族的建都之地——鲁城东侧,还提到了他们的发源地——轩辕台。尽管具体方位已难以考证,但这样的描述足以让人想象出当年壮丽的景象。

“至今高原上,陵树郁成阡”,诗人将视线拉到了高原之上,那里的树木茂盛,似乎也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沧桑。而“丰碑不刻字,遗恨宣和年”,这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真相的追寻以及对过去遗憾的感慨。

“国朝重明祀,香帛随𫄸玄”,在这里,“国朝”指的是当时的国家或王朝,诗人提到国家依然保持着对少昊等古代英雄的祭祀,象征着对历史的尊重和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虽然简洁,却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通过这首诗,我们仿佛能听到古人对历史的呼唤,感受到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李东阳的《谒少昊墓》,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激励着我们在面对未知和变化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关推荐